供應糧倉通風地籠 地上通風地籠 通風地籠批發(fā)價格 |
聯(lián)系人:楊占松 (先生) | 手機:15930390394 |
電話: |
傳真: |
郵箱:yangzhansong@163.com | 地址:河北省阜城縣崔廟工業(yè)區(qū) |
![]()
通風地籠是糧倉底部通風系統(tǒng)的重要基礎設施現(xiàn)在糧儲行業(yè)中通風地籠作為最重要通風設施,設備的拆卸安裝都十分方便而且產(chǎn)品的壽命很長、堅固耐用高品質冷軋鋼作為原料生產(chǎn)防止因踩踏造成的設備彎曲。經(jīng)過使用消費者民一致好評得到了廣泛推廣與使用,進而加速了糧儲行業(yè)想現(xiàn)代化靠攏。適用于無底下槽的房式糧倉和露天散裝糧垛,在上面堆入糧食后與風機連接,可使空氣流均勻通過糧堆,有效的對糧食實施降溫、降水,藥劑熏蒸,起到調質,排除殘毒和異味等多項作業(yè)。 主要性能特點:
表面經(jīng)特殊處理,具有抗氧化、防PH3腐蝕的能力,使用壽命長。
地上籠通風道由通風口、空氣分配箱、氣流調節(jié)閥、主管道、三通、彎頭和通風網(wǎng)板組成,為均衡風涼,網(wǎng)板開空率可開為25%(前段)、30%(后段)、35%(后段)。地上籠通風道是糧倉地上通風系統(tǒng)的重要基礎設施,適用于地下槽的房式糧倉和露天散裝糧垛。此風道不僅適用于新建糧倉,也適用于舊倉改造,無須破壞地坪節(jié)省土建投資和施工時間。 地上籠通風道,整體通風均勻性較好,強度過硬,能承受糧食及人工進出糧時的踩壓,互換性強,組裝好的風道接縫嚴密,連接牢固,整體性好、抗擠壓、不漏糧,風道的安裝拆卸省時省力,收存方便,使用壽命長等優(yōu)點。 全鋼組合式地上通風道由優(yōu)質鋼板沖壓而成.雙啟橋式、魚鱗式地上通風道、地下通風道(地上、下通風籠)是根據(jù)我國儲糧、保糧等專家長期反復試用實驗所取得最理想產(chǎn)品。
適用于小麥、稻谷、玉米、大豆等長期存儲,是中儲、國儲、地方大型糧庫的最理想通風設備,用于房式倉和露天散裝糧垛,可使空氣流均勻進入糧堆,有效的對糧食實施降溫、降水、藥劑熏蒸、氣調、調質、排除殘毒、異味等多向作業(yè)。其產(chǎn)品造型美觀大方,結構合理,抗氧化,防腐蝕,抗擠壓,不漏糧,安裝省時省力,收存方便,使用壽命長等特點。
二、技術參數(shù) 糧庫通風設備包括:地上通風籠 通風地籠,地下籠通風設備適用于糧倉地下槽通風篩網(wǎng)的重要基礎設施,適用于無底下槽的房式糧倉和露天散裝糧垛,可使空氣流均勻通過糧堆,有效的對糧食實施降溫、降水,藥劑熏蒸,起跳調質,排除殘毒和異味等多項作業(yè)。這種使籠與籠之間連接方便可靠,籠身承壓強度大、穩(wěn)定性好的地上通風籠,籠身呈半圓柱狀,其上沖有通風孔通風籠的觸地邊之間用拉桿牽拉,其特征在于每個籠的兩端分別設有大、小筋此外,為進一步增強其承壓強度,籠身上沖壓的孔眼長方向呈徑向排布。該地上通風籠安裝時,只需將一只籠的大筋扣壓在另一只籠的小筋上,即可達到籠與籠之間連接的目的,不僅方便快捷,而且這種連接方式具有一定的活動余地,便于自身調節(jié)與地面的貼合度。同時,該地上通風籠兩端設置的大、小筋以及籠身上沖壓的孔眼長方向呈徑向排布,均可起到增加承壓強度、更好地保持穩(wěn)定性的作用。
玉米輸送機是輸送設備中最常用的一種傳輸機構。該機種具有結構簡單,經(jīng)濟 、方便,使用可靠,傳輸平穩(wěn),輸送量大效率高,低噪音等優(yōu)點。其形式多樣,適用范圍廣,特別適合一些散碎原料與不規(guī)則物品的輸送。
玉米輸送機廣泛應用于輕工,電子,食品,化工,木業(yè),機械等行業(yè)。機體框架可采用鋁型材,不銹鋼或碳鋼制作。皮帶有橡膠、橡塑、PVC、PU等多種材質。其驅動可選用減速電機、電動滾筒兩種方式。輸送機的速度可配置成定速或可調速的控制方式運用輸送帶的連續(xù)或間歇運動來輸送各種輕重不同的物品,既可輸送各種散料,也可輸送各種紙箱、包裝袋等單件重量不大的件貨,用途廣泛。
驅動方式有:減速電機驅動、電動滾筒驅動。 |
版權聲明: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會員自行提供,內容的真實性、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發(fā)布會員負責。機電之家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。 友情提醒:為規(guī)避購買風險,建議您在購買相關產(chǎn)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(chǎn)品質量。 |
機電之家網(wǎng) - 機電行業(yè)權威網(wǎng)絡宣傳媒體
關于我們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廣告合作 | 付款方式 | 使用幫助 | 會員助手 | 免費鏈接Copyright 2025 jdzj.com All Rights Reserved??技術支持:機電之家 服務熱線:0571-87774297
網(wǎng)站經(jīng)營許可證:浙B2-20080178